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思考
時間:2008-11-19 01:49:51
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思考
張家港市沙洲小學 陳惠芳 215600
所謂數學課活動化教學:是指數學課上注重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探索活動,注重知識遷移運用能力,注重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(yǎng),課堂上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,善于組織學生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活動,讓學生充分動腦、動口、動手,教學方法靈活多樣,生動活潑這樣一種教學形式。在數學課中進行活動化教學,是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,積極落實新的數學課程標準,抓好課堂這個主陣地,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。在教學中,我有這樣的幾點思考:
一、 提倡一個“動”字
大家一定熟悉唐代王維寫的一首詩《冬晚對雪憶胡處士家》,詩中有這樣幾句:“隔牖風驚竹,開門雪滿山,灑空深巷靜,積素廣庭閑。”詩人把風中竹的動勢,滿山積雪的清肅,雪花靜花靜地飄落,庭院因積雪而顯得寬敞、潔凈,描寫得惟妙惟肖,每一句都是一副畫,因此,此詩一向被人們視為詠雪名句。其實,細細推敲一翻,詩人之所以描寫到位,是采用了動靜對比的方法。
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指出: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,而不是數學活動的結果———數學知識的教學。一節(jié)數學課,如果老師動得多,那么學生可能就只是一個聽眾,靜的機會多,失去了操作活動的機會。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顯現出來。
我見過一位老師在教學三年級的《面積和面積單位》一課時,為了得出物體的表面和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,叫物體的面積。教師首先出示了學校為每班頒發(fā)的路隊牌子(長方形的),讓學生思考:要給路隊牌子覆蓋一層透明的塑料紙,需要多少大?學生說,不知道有多大?隨后,老師就告訴同學們,等學完了今天的知識就知道了。于是,教師進行新課教學,等講完了面積和常用的面積單位后,他就來完成路隊牌子的計算題了。我想,他一定會讓學生想一想,用什么方法,誰知道,他只提問了一個學生,就自己拿起手中的小正方形,來度量,學生一看就明白。噢,只要拿手中的正方形來比一比就可以了,學生一下子“全會”了,但真正會了沒有?從課的最后,教師設計的一個問題,我才明白學生前面的問題并非搞清楚?!邦}中,教師出示了小明的房間,量出了一個長方形的長邊和短邊,讓學生算一下小房間的面積,好幾個學生不會做-------”我就覺得,若將老師前邊的操作改為學生的操作,同學間的交流合作,那么,學生對于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就真的明白了??磥恚處煹膭硬坏扔趯W生的動,課堂上只有讓學生適時地多動,才能增加他們思維的負擔。
二、突出一個“活”字
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(fā)揮,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。課堂是引發(fā)學生思維的源頭,在數學活動化教學中,我們要突出一個“活”字,即思維活,思路活,做法活。鼓勵學生求異思維,鼓勵學生標新立異,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學活知識,用活知識,
比如:在六年級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,我布置了這樣的課外作業(yè),讓學生課外觀察一下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計算哪些物體的表面積。后來,我和學生共同討論了這樣一個話題。
學生舉了很多例子,象造房子后,要粉刷教室和教室外面的柱子,就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,還有,工廠的煙囪是長方體的,火柴盒的形狀是長方體的,老師辦公桌的抽屜等,那么在計算這些物體的表面積時,是不是就照書上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呢?學生馬上說不是的。因為教室的柱子比較高,不容易測量,于是,我讓學生拿了火柴盒進行試驗。我們知道,火柴盒有內外兩層,在計算外層時,學生通過實驗,知道外層只有四個面,而內層呢,有五個面,他們通過實際計算,又發(fā)現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時,把外層四個面的面積和再加一個側面的面積,就是內層的表面積。
再通過觀察,學生還發(fā)現了工廠的煙囪和教室外面的柱子以及工廠里的通風管(長方體的)都只有4個面,所以在計算時,就要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了。--------學生通過出去看一看,想一想,課堂上議一議、算一算,把數學課的知識與平時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,覺得學了數學非常有用,增強了學習的動力感和自信心。
三、強調一個“新”字
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: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,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,指導者和參與者。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充分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性,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,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,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。讓學生在觀察操作、討論、交流、猜測、歸納和分析、整理過程中,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、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,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。通過這樣這樣的教學活動,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意識,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在活動化教學中,我們更強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能力。比方說:在教學四年級《小數的性質》一課時,有位教師一上課,就讓學生寫兩個自己最喜歡的小數,老師提問后就在黑板上有意寫出了這樣的幾個小數,0.1;0.10;0.100,并在他們的后面都寫上了單位名稱米,讓學生猜一下,這三個小數相等嗎?學生意見不一,有的說相等,有的說不相等,老師沒有馬上下結論,而是啟發(fā)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,想一下,有幾種方法可以證明他們是相等的?學生就進行分組活動。經過熱烈的討論,他們想出了好幾種方法。接著,老師讓同學們進行交流,有的學生說:可以畫一畫,再比較;有的說:可以在米尺上找一找;有的則說:用前面學過的計數單位也可以進行說明,------學生想出來的辦法可真多,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以肯定和認可,對他們的新發(fā)現加以賞識,報以贊揚!學生的學習熱情極為高漲。
其實,學生在操作中,有那么多的新發(fā)現,這可能是老師在備課時,完全沒有想到的。我想如果老師一開始就告訴學生唯一的答案,那么,學生就沒有思維的空間和時間,就不可能獲得這么多的辦法,小數性質的得出是老師告訴他的,而現在,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和實踐,自己歸納出了在“小數的末尾添上“0”或者去掉“0”,小數的大小不變”這個性質,就不需要老師化那么多的時間來強調“小數的末尾”這幾個字了。我想老師的教學創(chuàng)新,才能點燃學生的創(chuàng)新之火。
教學實踐表明,在數學課中,如果能精心設計活動化教學,給學生動手的時間,給學生思考的空間,給學生探索新知的機會,在“動”字、“活”字,“新”字上做文章,那么,我們的數學課就一定是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,而不僅僅是傳授了某些知識,學生一定擁有可持續(xù)性學習的資本和能力。這樣的教學無疑是一種完美的教學。
推薦文章
- 關于教師該怎樣用好激情之“法”
- 教學在關鍵處啟發(fā)探索、交流
- 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中“不期而遇”的課程資源
- 關于小學的提問與創(chuàng)新
- 數學教學美的魅力
- 關于小學教師課堂講解的八大技巧
- 關于教師應該如何開啟學生思維
- 智慧的啟迪 到達教育的藝術境界
- 關于教學提問 讓學生唱主角
- 小學數學簡算四種常見形式
- 步步為營逐步逼近 ——“分數除以整數”教學片段
- 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內化表象
- 關于教學的難得糊涂
- 老師請善待學生的求知欲
- Next Week
- 不要強迫2歲孩子慷慨大方
- 小溪又見魚兒游_小學生作文:五年級
- 深入教學研究 促進教師專業(yè)成長
- 讓孩子自己認識錯誤
- 小班美術繪畫教案《色彩大變身》反思
- 大班《視覺記憶》語言教案提升記憶力
- 天貓女裝品牌促銷朋友圈文案32句
- 防艾公益朋友圈文案,預防艾滋病朋友圈文案34句
- 農村環(huán)保朋友圈文案38句
- 《重回帝位》第五關攻略
相關文章
-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:剪一剪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
-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思考
- 關于數學教育如何整合到主題活動中的思考
- 關于數學教育如何整合到主題活動中的思考
- 小班數學活動《3的點數》教學設計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《三只熊的早餐》教學設計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《老虎大王的生日會》認識圖形教學設計反思
- 幼兒園教案小班數學活動喜歡的顏色反思
- 小班數學教案比較兩組物體的多、少(計算活動)反思
- 小班數學教案計數活動動物瓶(認識五以內的數)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三角形的認識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有趣的圖形寶寶反思
- 小班活動觀摩課教案大的和小的(數學)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可愛的5寶寶
- 小班數學活動《有趣的大和小》觀摩課教案與教學反思
-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3以內的實物數數反思